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踏遍青山人未老,倚剑筑梦天地间!

更新时间:2017-11-14 10:53:21 来源: 原创 作者: 汇金资源 阅读量: 次

改革开放以来,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秦巴山水间活跃着一支千锤百炼的地勘团队。他们以深厚的专业底蕴、骄人的找矿业绩和接地气的精准服务,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他们是被誉为“找矿专家”的汇金地质。


在这支精干的民营地勘队伍里汇聚着曾经驰骋三尺讲台、桃李遍神州的地质学教授,全球唯一一支“黄金部队”的总工、工程师、会计师,与加拿大德聪公司合作中深得国际同行赞誉的项目负责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地质学博士,慕名加盟的地质院校研究生,还有不爱红妆爱武装、立志与一群“不走人路、不干人事、不说人话”的找矿人为伍的巾帼淑女,更有众多行业精英组成的专家顾问相佐……。这样一支老中青结合、理论实践丰实、精力充沛、能打硬仗的勘查队伍,在十余年的南征北战中后来居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迅速成为强队如林地勘行业的耀眼奇葩。

倚剑筑梦汇金人

2017年春,这支队伍从天山脚下转战汉水之滨,承担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项目施工,昔日的霞萌古战场迎来了新时代的倚剑筑梦人。


遥望当年,这里曾是魏蜀吴的交汇之地,亦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曾几何时,这里也是狼烟遍地、鼓角争鸣、千载幽咽,有多少春闺梦里人埋骨于此。蜀将孟达在这里镇守上庸被魏司马斩于马下,葬身于此,以墓演绎着那段战马嘶鸣的历史。


站在王家山巅的孟达墓旁极目远眺,汉水、旬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华夏独一的太极城—旬阳。满目层峦叠翠,万木葱茏,阳光下石板坡旁的白岩河缓缓流入汉江,犹如一条玉带迤逦而过,静静的亘古流长。从地质变迁角度而论,这当是曾经沧海为桑田痕迹。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陕西冶金工业局地质勘探队、西北地质勘查院等多家单位先后在这一区域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地质找矿工作。陕西省冶金工业局安康地质队在旬北赵家庄一带地区初步圈定了成矿远景较好的铅、锌异常,发现了多处铅锌矿(化)点,并对赵家庄、石板坡铅锌矿区作出了普查评价,在后续的地质普查中又相继圈定了龚家垭、铅硐崖、梁家山、罗家山、孟家沟、石板坡等多条矿化蚀变带。以地质成矿理论而言,这里有可能成为大型的铅锌矿田。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民营资本进入矿产开发,旬北地区也成了铅锌矿投资的热土,一时间矿权林立,民采兴起,致本该整装开发的矿田呈支离破碎的民营小矿。


时光荏苒,分久必合,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资源整合的必然。2011年,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整合要求,由陕西汇金地质建设有限公司牵头,与陕西和平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旬阳嘉惠矿业有限公司等矿山企业达成协议,就相关矿权进行资源整合,依法获准“旬阳县罗家山铅锌矿”、“旬阳县孟家沟铅锌矿详查”、“旬阳县赵家庄铅锌矿详查”等三个探矿权整合为一个探矿权——陕西旬阳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矿权。


今年3月,矿权人委托汇金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质勘查团队进行该项目的地质勘查工作。手握金刚钻,不怕破瓷器,罗家山—孟家沟焉然成了汇金人倚剑筑梦的新战场。


千淘万滤


地质找矿,原本就是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未知的反复认知过程。在此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之中,先进的勘查手段固然重要,不可或缺,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区域地质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对区域成矿特征的精准研判。

刘教授带领大家寻找露头

以原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高级工程师刘继庆为首席技术官的勘查团队,接受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项目伊始,就深知项目之艰巨,责任之重大。


老虎吃天,从何下口,至关重要。


学者出身,辞别讲台的刘继庆更深谙对前人所做工作以及历史资料精研细读的重要。项目组成立之初,在刘继庆的带领下,广泛收集数家地勘单位数十年形成的地质资料以及众多专家教授对旬东地区铅锌矿成矿理论的研究成果,力求从中汲取真谛和规律。


面对多方收集的数十万字浩如烟海的地质资料、学术论著,刘继庆组织项目组的同志们日以继夜,挑灯夜读,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乃至有争议的观点。以其渊博的地质理论功底和千锤百炼的丰富实践,为详查施工方案的编制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左传》云,“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正德就是建立榜样标杆,利用即使用工具,厚生则是服务大众。寥寥数语,概述了古人“工匠精神”的内涵。在汇金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刘继庆以“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将新时代找矿人的“工匠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


对和共和国同年岁、从艰苦奋斗磨砺中过来的刘继庆以及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地质工作的高级地质工程师王宜侠等老地质工作者而言,通宵达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对这个团队里的70后、80后乃至90后们而言确是难得多见的。


在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在这位七旬老者的带领下,这些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们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习惯和自觉,他们无不感慨地说:从老教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他渊博的知识,更学到的是他对地质科学一丝不苟地求实精神和对地质梦的执着不懈追求。


踏遍青山


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勘察区位于秦岭南麓扬子地台中段。既往地质调查、铅锌矿地质普查资料显示:旬东铅锌矿主要赋集于古生界下志留统(S1)和泥盆系西岔河组(D1X)、公馆组(D1g)、石家沟组(D2S)和大枫沟组(D2d),由浅变质细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下志留统与泥盆系西岔河组地层呈微角度不整合关系,泥盆系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地层走向总体为3近东西向,向北缓倾。综合分析显示:野猪洼——银洞子铅锌矿化带和李家庄——梁家湾铅锌矿化破碎蚀变带连续性较好;野猪洼、银洞子、铅硐崖等铅锌矿体走向和倾向延伸稳定,且有向东侧伏现象,厚度和品位均有增大趋势,成矿条件良好;龚家垭~闫家沟和铅硐崖铅锌矿化带成矿条件良好,根据沉积成矿理论,在赵家庄铅锌矿床内沉积作用时期为一聚矿洼地,、其资源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大型以上规模铅锌矿床。

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勘查区踏勘

本次铅锌矿勘查区处于泥盆系和志留系不整合接触带附近,西临野猪洼、大岭铅锌矿床,东倚泗人沟、关子沟、南沙沟超大型铅锌矿田,位居旬东铅锌矿成矿带的核心部位,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然而,之前由于多为小规模民采矿小企业的短期行为及勘查投入所限,未进行系统深入的地质工作,导致资源碎片化,地质资料零散化,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储量家底不清,成了整装开发利用的瓶颈。


项目组进驻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勘查区后,在认真研判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决定对周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一次系统实地考察。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又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用兵如此,地质找矿亦如此。


地质成矿虽然没有不变定律可搬,但有基本规律可循。可谓世事纷繁,人物各异,然规相近,道相通。


记得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植物界既然如此,以地壳运动、海洋活动为源头的矿物界更当如此。何况热水有强弱、通道有长短,波浪有高低、镶嵌有早晚,断裂有大小、切割有深浅,沉积有厚薄、搬移有近远,褶皱有多少、蚀变有快慢,氧化有轻重、范围有窄宽。而且这些运动、活动的记算单位都是以万年为起点,用亿年来计算,而人类的活动在它们的运动长河之中只是浪花飞溅的瞬间。更何况发现、认识、判断它们的人知识有多寡,阅历有深浅,素质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手段有粗细,心情有好坏。


大凡认识了解刘继庆教授的人都知道,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是他的一贯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2017年春末夏初,刘继庆带领项目组全体同志登羊山、下棕溪、进甘沟,穿越野猪洼,翻过龚家垭、循步赵家庄、往返石板坡,把旬东铅锌矿成矿区跑了个遍,足迹遍布百余平方公里,徒步行程数百里,进矿硐、察探槽、找露头、研蚀变,实地考察,精心研判,类比分析,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为详查区勘查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参考信息。


地处秦岭南坡的旬东地区,雨量充沛,植被发育,草深林密,山大沟深。近年来,虽然村级公路网基本形成,但由于地质灾害移民工程的推进实施,昔日散居深山的村民多已住进了集中的规划社区。加之天保工程的有力推进,藏有地质信息元素的地层露头早已躲进人迹罕至的密林草丛深处。地上没有了路,为获取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刘继庆只能带着他的忘年同行们披荆斩棘,穿密林、涉草坡、攀崖石,甚至手足并用,为不漏过任何一处地质演变的痕迹。


石头是山上最不缺的东西,随手捡来一块石头都是最古最古的。然而,从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地层得到的石头,它所记录沉淀的信息却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记得一首歌里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把它埋在心中,天长那个地久不会失落”。地质工作者都是酷爱石头的,每每发现一块有价值的石头,他们都会从在常人看来司空见惯的石头里发现古老而精美的趣事。每逢此时,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们都会围着教授、博士听他们讲石头背后的故事。


讲者认真,听者陶醉。


考察区内昔日的矿硐多已废弃,人去硐黑,弯弯曲曲,为获得采硐信息,滑倒碰壁的事难免时有发生。同仁们担心教授的安全,每每劝他在硐外、在山下遥控指挥就行,然而总被他以笑婉拒,刘继庆总是笑呵呵地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身体力行这是野外地质工作者的天职。刘继庆喜欢吟诗,尤其喜欢曹操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这位七旬长者的精神慰藉!


倚剑筑梦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历经多日辛苦,熬过数个不眠之夜,踏遍旬东山山水水,刘继庆和他的同事们脸黑了,体瘦了,充实了。他们擦干身上的汗水,挑穿脚上的血泡,拂摸头顶的碰伤,马不停蹄,厘数着拾来的家珍,开启倚剑筑梦的征程。

钻孔401开钻

在项目实施方案讨论会上,他们时而平心而论,时而各抒己见,时而据理争论,不乏也有面红耳赤。在热烈务实的讨论中,项目组的老中青同志们不仅对刘继庆渊博的理论功底、不厌其烦的教授习品所哲服,更有对这位长者对地质科学的执着坚持精神的佩服。听着他们的讨论乃至引经据典的争执,旬东地区在亿万年前地球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的成矿事件似乎又浮现眼前。


综合分析认为:旬阳县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区位于南羊山复式向斜南翼之志留系及中泥盆统地层中的大岭—赵家庄—淋湘—泗人沟—关子沟铅锌金成矿带的核心地段,带上现有大小铅锌矿床(点)十多处。含矿、赋矿层位主要为泥盆系(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志留系(岩性主要为泥质碎屑为主的弱变质岩系)地层,矿体总体受层控特征明显。区内石板坡、任家洼矿段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体,龚家沟、梁家山、胡家洼等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铅锌矿矿石物主要为闪锌矿,次有黄铁石、黄铜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石为主,次有白云母、绿泥石等。矿石结构以他形—自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其次为条斑杂状构造,和定向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闪锌矿石,工业类型为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矿石成分单一、且易选。同时认为:勘查区内虽然单个矿体不算太大,但成群成带分布广泛,有可能成为规模矿床。


基于上述分析和认识,为详查施工验证提供了充分依据和组织实施指导。


2017年5月,迎着初夏的骄阳,项目施工队伍轰轰烈烈开进罗家山,布阵孟家沟,五台铅机在龚家垭、胡家洼、梁家山、任家沟、石板坡五个勘查区段依序排开,久违的沸腾群山又响起了钻机的轰鸣和地勘队员们的欢歌。


勘查区内山高坡陡,荆棘丛生,有的机位甚至连羊肠小道都没有。昔日民采工人们走过的崎岖山路早已被灌木丛草覆盖,钻机、电机、井架如何尽快布设到位成了第一个难题。然而,对善打硬仗的汇金人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山上没有路,路在汇金人的脚下。项目组的同志们与施工队的工友们抢晴天、战雨天,用从村民们家里借来的羊镐、铁锹在30多度的山坡上开出一条条可以勉强上山的小路。钻机笨重,整装难移,他们就化整为零,人抬肩扛,保证了按施工计划要求把第一台钻机在石板坡上高高竖起,发出了铿锵有力的轰鸣。


第一钻原本布置在岩石矿化度较高,肉眼可见闪锌矿的优选地段。然而在沿倾向两侧钻探的结果却发现矿化体大幅减薄的趋势。开钻没有见矿,对项目组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甚至挑战。正当年轻的地质队员们倍感困惑,一筹莫展时,刘继庆凭借多年的实践和对取出岩芯的分析判断,冷静的提出:该矿段赋存岩系存在纵向折叠层的现象和可能。为了验证这一判断,刘继庆带领项目组的同志步行20余公里,赶到隶属同一矿带的孟家沟地区进行赋存特征的研究对比,验证了之前的判断和设想。并以此调整了原定的工程设计,确定了按照“追矿”继续走向倾角下钻验证的勘查施工方案。自此,在之后的50多个钻孔探验证中获得了孔孔见矿的理想结果。既避免了工程验证失误机率,又大幅降低了勘查成本,确保了项目稳步快速推进。


岩芯是评估验证工程成果、更是地质勘查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对岩芯的编录更是一项精细活儿,不容些许的马虎。这项工作由组里唯一女硕士地质员王希负责。


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项目负责人杨毅,曾在与加拿大德聪公司专家合作实施的洛南钾长石矿详查施工中深得外籍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一次对岩芯编录的检查中,发现有一个钻孔的岩层出现错位。按经验判断应是漏编所致,便及时与王希和其他负责现场施工的同志进行沟通核对。对此王希再次对收集岩芯逐一核对,仍未查出结果。这让王希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不觉时间已过午夜。为寻究竟,半夜子时她叫醒两位男同事,凭着手电萤光,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位于山顶的钻机平台,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一段搬移漏掉的岩芯标本。待她们找回这个让人难眠的宝贝,已是鸡叫头遍。她们连夜补录,终于得到圆满。项目组的同志们就是凭着这份执着和严谨,把详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了一丝不苟,天衣无缝。


整理完找回的岩芯,完善了偶尔遗漏的编录,迎来了新一天火红的朝阳。勘查队员们肩挎地质包,手拎地质锤,头顶旧草帽,又开始了重复昨日的新忙碌。

王希是位多才多艺多情的大姑娘,白天和男人们一起在沟岔里、山坡上、井架旁摸爬滚打,劳其筋骨,谈笑风生,似乎忘了自己是个女儿身。在辛苦完一天的忙碌,夜深人静,回归淑女本色,想想远方的亲人,传传思念的心声,记录遇到的惊喜,丰富美丽的人生。通过夜寻标本事件,她感慨万千,随笔写下《地质找矿不是玄学》的杂文,对持“地质找矿是玄学”观点人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顺着旬阳县城以北约12公里处的村村通公路,穿过茂密的灌木丛林,一座简易的砖砌小三层民宅映入眼帘,旬阳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项目部就坐落于此。

在项目部二楼办公区内,看到躺在侧旁墙下的矿石标本依序陈列,墙面上一张张安排紧密、罗列周详的钻孔施工图表、钻孔记录赫然在目,施工进度俨然已至尾端。


赤诚梦圆


2017年的夏天,是陕西近五十年来最酷暑难耐的盛夏。7-8月间,古都内外手机一族的朋友圈里,感叹、链接最多的莫过于烈日炎炎似火烧,行人如热锅上的蚂蚁,马路上可以煎鸡蛋云云。向来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陕南旬阳也出现了人畜缺水的濒濒告急。

采样前分样

项目勘查施工的五台钻机,近60个孔位大都布设在山顶或半山之间,长时间的干旱酷暑,原本少有的山涧溪流早已断水,在施工最紧张的7-8月三班轮流作业的关键阶段,每台钻机几乎都要到3公里之外的谷底小河里取水,高高竖立在烈日下的“钢铁侠”身上随处都可以烙饼煎鸡蛋更是不难的事情。既是在如此艰苦难耐的烈日盛夏,钻探施工也从未停歇,钻探进尺也从未退减,野外施工进度更未推迟一天。


项目部设在石板坡半山腰坐北朝南的三层小楼里,早晨迎来第一缕朝霞,黄昏送走最后的夕阳,一天里总在阳光下屹立。最热的7-8月间,室内室外几乎没有温差,虽然配有几台电扇,吹出的风也只是热浪的循环。


收工下山后,勘查队员们常常结伴下到几里外的白石河边纳凉。说是河,其实就是一条不大的小溪。几个人各自为阵,像螃蟹一样扒出一个小水坑,勉强把下半身藏进水坑里,头上仍然是热出的汗珠。反正是在河里,也无需分清哪些是水滴,哪些是汗珠,只要有水便是凉。


连续的酷热,小楼里实在是难以入眠。在博士后总工程师的提议下,男人们把行军床搬到几里外废弃的民采矿硐里,以烛为伴,矿硐作房,倒是凉爽许多。身边没有了女人,男人们无需遮遮掩掩,尽可随性放纵,赤身裸体,荤素全开。刘继庆除了钻研枯燥深奥的地质理论,还喜欢吟诗作赋,无论是五言古诗、七言律诗、歌词曲赋、还是即兴打油,张口即来。虽然深居矿硐,也不忘与圈粉们以诗交流,相互调侃,不时迎来千里之外粉丝们的唱和。每到精彩之处,矿硐里的人们便情不自禁的发出阵阵欢笑,连连点赞,齐呼高、高、高,妙、妙、妙!把一天的热,一天的累抛到九霄云外。云冀、宜侠、杨毅几个地质人平日里不善吟诗,只顾钻研技术,琢磨专业,推敲石头,在老教授的感染下,搜肠刮肚,偶尔也会灵光突现,憋出几首打油诗和群友们分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总不能让老教授孤芳是吧!


一阵开心过后,多日未闻的教授级呼噜声在幽深的洞子里回荡,矿硐成了他们的梦乡。


天工造物,地质成矿的过程有残酷、有剧烈、有无情、也有温柔。今年夏日的严酷是不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不得而知,但作为气候年轮的记录肯定会留给我们的后人,让他们在很远很远的未来去研究我们今天经历的现实吧。就像我们在研究过去一样,他们也会研究我们。


天公无情人有情,赤诚梦圆天地间。


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详查野外施工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汇金地质勘查团队的同志们用执着、汗水、赤诚,以及千锤百炼的真知灼见,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坚韧不拔的攻坚意志从旬东地区颇具争议的石板坡、龚家垭、赵家庄、孟家沟、梁家山、胡家洼、任家沟的60多个钻孔里取出6000多米的岩芯,积累了一串串让人惊喜的钻孔数据,用实践证明了他们研判的精准和推断的到位。


详查验证得知:罗家山—孟家沟铅锌矿区(332+333)锌矿石量近160万吨,金属量达9万吨以上。更为周边地区和攻深找盲矿提供了可供借鉴且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和参考依据。


陕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罗家山、孟家沟、石板坡钻机的轰鸣才过去短短三月,酷暑下汇金人踏出的小路又被小草占领,山巅机台又是一派鸟语花香,昔日的喧嚣也只能在过来人的记忆里回荡。如今你若再去,那里还是春末夏初的模样,只是她已换上了秋装。这里有大自然的眷顾,也不乏汇金人“绿色勘查”理念的情商。恢复宁静的罗家山,山花小草依然芬芳。

完成野外工作收队途中

这里是汇金人又一个赤诚梦圆的地方!


胸怀凌云志,砥砺再登攀。汇金人打点昔日行装,站在太极城头,极目远眺,豪情万丈。他们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沿着一带一路的航向,迈步奔向追逐梦想的远方……